那些快被遗忘的传统农耕文化
- 发布时间:2022-04-16
- 发布者: 可可粮机
- 来源: 本站
- 阅读量:1156
传统农耕文化2——脱谷
铺上一块大大的塑料布,中间放上长方形木条,剩下的就是人力了。
抓牢、高高扬起、重重落下敲打,听着稻谷跳落在彩条布上的噼噼啪啪声。这个方法其实是从传统的“稻桶”脱粒法演变而来的。
在50、60年前,农民是用这个来打谷子的——
稻桶是一种用来脱粒的传统农具,使用人力双手紧握成熟的稻子下端,用劲摔打谷桶内壁,达到脱粒效果。除了脱粒外,还有一个用途就是用来储存稻谷。
传统农耕文化2——团米
谷子脱壳后就是米,这个脱壳的过程就需要用到打米机。
现代社会,我们吃的都是白米(精米),是经过打米机反复挤压、去皮的大米。由于挤压力度大,随着谷壳一起被打掉的还有胚芽——大米中最营养的部分。
那糙米是什么呢?特意请来百度百科——
糙米是稻谷脱去外保护皮层稻壳后的颖果,内保护皮层(果皮、种皮、珠心层)完好的稻米籽粒,由于内保护皮层粗纤维、糠蜡等较多口感较粗,质地紧密,煮起来也比较费时,但其瘦身效果显著。
在50、60年前,人们都是吃糙米的。由于控制了挤压力度,传统打米机出来的米里混了很多漏网之鱼——谷子。为了让脱壳后的米和谷子分开,聪明的农人发现了一种方法——团米。
方法很简单,把混有谷子的米倒入筛里,经过一圈圈的轻微晃动(团),谷子就会自动往中间集中,集中到足够多,就把谷子拿起来。
说说其实很简单,但这是实打实的手上功夫,年青一代都已经不太会了,只有老一辈的农民才能娴熟地使用。看着谷子乖乖的在中间集合,真觉得传统的东西太有智慧了。